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新闻发布

省质监局自加压力主动瘦身我省加快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

信息来源: 省质监局     发稿编辑: 发布时间: 2017-09-26 15:28:00        【字体: | |

 

  

省质监局新闻发布会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多年以来对于省质监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把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每年都出台简化审批程序的政策举措。

  2014年,取消委托加工备案。2015年,改进企业审查方式。2016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压缩不计时环节时限,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2017年,停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发证检验费用;9月12日,质检总局正式批复在沈阳、大连、营口及辽宁自贸区开展试行生产许可证简化审批程序试点。

  9月22日,全省质监系统召开会议贯彻部署。这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全省质监系统主动作为、转变职能,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创新创业、优化政府服务,为质量提升而战吹响的冲锋号。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省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最新进展。

  一、持续优化服务,始终将主动瘦身挺在前面

  辽宁质监局不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坚持刀刃向内、主动瘦身,积极向质检总局申请到9项政策支持,其中首先落地实施的是简化审批程序改革试点。

  一是试点地区试行“先证后核”。从10月1日起在沈阳、大连、营口三市及辽宁自贸区对除危化品、食品相关产品外的17类产品实施“先证后核”。这是生产许可工作流程的调整,更是质监部门职能转变、主动瘦身的一次变革,将为企业生产经营节约大量制度性成本。这标志着我省继国家第一批6个试点地区之后,成为获批试点较早的省份,并且一次将改革试点由辽宁自贸区扩展到沈阳、大连、营口三个自贸区所在的市,极大方便了试点市企业。

  从“先核后证”到“先证后核”,企业从改革中直接获得红利。改革前,企业需要到审批部门提交生产许可申请书等诸多材料,受理后经专家现场核查,对取证产品进行抽样,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均合格后才能发证,拿到生产许可证法定75个工作日,最快也要30天。改革后,简化生产许可审批程序,取证材料简化为一单(申请单)、一书(承诺书)、一照(营业执照)、一报告(企业自主提交检验报告)4种材料,审批合格2个工作日内即可发证。发证后3个月内完成现场核查,核查内容从原来的6部分50个条款简化到只核查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

  二是在自贸区试行“一企一证”。即由“一企多证”调整为“一企一证”。改革前,企业需按产品类别逐个提交申请书、逐一组织现场核查和颁发证书。改革后,企业只需一次申请、一次审批,就可领到一张包括多个产品类别的许可证,即由“一企多证”调整为“一企一证”。

  三是在自贸区推进获证企业到期延续直接发证。企业申请延续换证,在上一个发证周期内未发生重大变化、未发生质量违法行为,自觉履行质量承诺,未发生质量失信行为,可以直接换发生产许可证。

  二、大力简政放权,坚决将应放尽放落到实处

  9月16日,省政府第1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落实<国务院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试行简化审批程序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这是我省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

  调整后,保留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9类,其中,委托市级质监部门实施11类。具体调整事项包括:

  取消橡胶制品、电力整流器、岩土工程仪器、泵、电力调度通讯设备、水文仪器、输水管等7类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对已取消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不得以任何形式保留或者变相审批,不再开展生产许可证查处工作。对国务院决定取消的12类由质检总局发证产品许可项目,省级质监部门不再受理申请。

  对直接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的电热毯、助力车、摩托车乘员头盔3类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管理。在转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出台前,继续由质监部门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

  承接8类国务院下放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权限,分别是砂轮、饲料粉碎机械、建筑卷扬机、钢丝绳、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预应力混凝土枕、救生设备。

  对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做出调整,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电线电缆、化肥、建筑防水卷材、砂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耐火材料等8类产品由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饲料粉碎机械、建筑卷扬机、钢丝绳、轻小型起重运输设备、预应力混凝土枕、救生设备、建筑钢管脚手架扣件、汽车制动液、人造板、直接接触食品的材料等相关产品等11类产品委托下放市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

  截至8月底,我省共有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591家,其中国发证508家,省级发证2083家,约占全国工业产品发证总数的7%,涉及35类生产许可目录产品,主要分布在机械、冶金、石化、建材等行业。本次试点涉及企业441家,加上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720家企业,全省将有1161家企业从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中直接获益,企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更重要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企业将迎来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

  三、强化放管结合,始终将监管责任扛在肩上

  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降低了,但对监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先证后核”将重心放到核查和监管上,从“严进宽管”转向“宽进严管”。改革后,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但这不等于放松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在这方面,把关只会更严格。各级质监部门将集中更大的精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一是加大抽查力度。按照“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抽查覆盖面,对此次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实现抽查全覆盖,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二是强化主体责任。逐渐增强企业主体责任,加强自律体系建设。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必须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简化审批程序后,申报企业要事先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做出书面的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为今后的诚信监管提供依据。对经查证承诺和实际不相符的失信行为采取质量信用管理,形成“一次失信处处受限”,倒逼企业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开展联合监管,健全公众监管,对负面典型加大曝光力度。

  四是强化退出机制。对通过简化审批程序获证的企业,在后置现场审查中,发现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生产许可的,后置现场审查结论为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或在企业获证3个月内无正当理由不配合、拒绝质监部门依法进行现场审查的,由质监部门依法撤销生产许可证。对撤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质监部门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并向社会公告。

  下一步省质监局将继续打造诚实守信、公正法治、服务高效的质监营商环境,在便企利民、提升服务质量方面持续发力。对审批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继续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需求,积极主动公开宣传生产许可改革工作,完善行政省级行政许可信息数据库和动态查询系统建设,多种方式增强行政审批透明度,努力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按照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推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强化部门监管责任,突出企业主体责任,有利于放宽市场准入、激发社会投资活力、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改革正未有穷期,自加压力、主动作为,推动我省产品质量提升,始终是辽宁质监人不懈的追求!

  谢谢各位媒体朋友!